十八年风雨路 十八载乡邮情
——记全国劳动模范朱正琴
【资料图】
王世才
一身蓝色制服,一辆男士摩托车,飞驰在乡间小路上,18年来从未间断,为山村装扮出一幅美丽的乡间画卷。这位骑着男士摩托车的邮递员叫朱正琴,是贵州省施秉县邮政公司的一名乡邮投递员,2004年7月,根据施秉县邮政公司业务需要,朱正琴进入公司当农村邮件投递员,成为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,也是施秉县邮政公司第一位女乡邮投递员,她于2023年1月退休,截至退休时,她已在乡村道路上送了18年邮件。18年里,她投递邮件1000000多件,从无丢失、损毁、积压、投递准确率达100%。零失误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的认可,2012年她被评为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奖和贵州省五一劳动奖;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;2014年荣获全国最美投递员提名奖;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。
自备摩托从邮,巾帼不让须眉。2004年上班之初,朱正琴为了投递邮件,买了一辆男士二手摩托车,由于乡村道路坑洼不平,加之二手摩托车年久,问题多,经常维修,常常半路出现故障,经过两年的蹂躏,那辆摩托车再也难以陪伴她了。当时公司又没有配备摩托。没有摩托车,送邮件就成了问题,毕竟买一辆新摩托也不是一个小数目,当时她工资才260元,一个月加油、修车下来也所剩无几,于是她打电话与丈夫商量,哪知丈夫却爽快地答应了,说那辆旧车的确不安全,一个人骑在路上经常坏是麻烦事。于是给她汇了5000多块钱,让她重新买一辆新摩托车送邮件,那辆摩托车一直用到2009年的10月9日(世界邮政日)州邮政公司统一发放摩托车。
据朱正琴回忆,当时去州公司领摩托车时有一个小插曲。领车当天,负责登记发放摩托车的负责人问全州15个县的驾驶员都到了,怎么施秉的驾驶员还没到,没人来领车吗?大家回答说,到齐了,后来发现来的是朱正琴,负责人诧异道:怎么来了个女的,这车不是女式摩托,是男式摩托,是要驾驶员各自骑回县公司的!当时跟她一起去的同事说:她就是一直骑男式摩托车的,不信你让其他驾驶员跟她比一比就知道了。于是负责人就叫全部驾驶员来一场试骑比赛。为照顾她,负责人把她安排在前排。结果朱正琴全场2档完成,比其他驾驶员先到达。看到她娴熟地驾驶摩托车,负责人向她竖起了大拇指,随后才放心让她把车从凯里骑回施秉。
心态乐观向上,把克服困难当作工作乐趣。在大家的印象中,朱正琴是一个乐观向上,爱说爱笑的投递员。那时她负责13个村寨的邮件投递,服务人口两万七千多人,从施秉县城到递送点,单程就达50多公里,送件途中,风里来,雨里去,大多数山路在海拔1000米的山间盘旋,道路泥泞难行,大部分是泥巴路、沙石路,有的还需要走水路。冬天送信最艰苦,在寒风中骑摩托车,衣服再厚,时间长了也不顶用,实在冷得受不了就停下来,把手捂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取一下暖。 2010年的冬季天特别冷,漫天大雪,送邮件中,她冻得四肢麻木,身上结成了厚厚一层冰,到村子里后脚不听使唤,僵硬的双腿挪不动步,附近村民看见后,诧异道,这漫天大雪你是怎么骑进村来的?边说边拉她到家里坐,去打了一盆热水来,拿毛巾把她身上的冰块擦掉,然后烤了好一阵才缓过神来,她却笑着说:“大雪天正好送邮件,路上的泥水溅不到邮包上来”。
2007年12月的一天,天上下着小雨,寒风凛冽,她骑车赶往一个叫飞水的村子送一封法院专递,由于泥巴路非常泥泞,骑车在路上像溜冰一样,只有1米多宽,全是石头和水坑,路又陡,外面还是深不见底的山崖。由于没有走过这段路,这段又陡又窄又滑又险的路没少让她吃苦头,由于下雨,泥把摩托车护泥板裹住,速度提不起来,轮子老打滑,还不断地熄火,短短的几步路她就摔了好几跤,好不容易把摩托车扶起来,没走多远又摔倒,几次还差点翻下山去,弄得她一身汗水也没把车弄过去。一位放牛的老乡看到她满身的泥和汗水,走过来帮她把车推上坡,对她说:“姑娘,这泥巴路不是摩托车走的,我们干农活时都要小心走才过得去。那些男子汉也不敢骑摩托车走这条路,我们进城赶集都是走水路,坐船出去”。她这才恍然大悟,后怕地舒了一口气,笑着说:“老人家,不要紧,车子走多了这儿也能变成大马路!”说完,向老伯道了谢,骑上车进村去了。
“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”,原恒盛公司保卫回忆说:“只要听见楼下的脚步声,就知道是她送邮件来了,她的脚步声非常特别,欢快而急促。”这是长时间的职业习惯形成的,由于邮件投递的范围广,需要快速投递,动作慢就送不完邮件,她经常是跑着送邮件,所以脚步通常是急促的。为了及时把邮件送完,他车也开得快,致使在路途中经常摔倒,摔伤擦伤也时有发生。现在,她的手上、腿上还印有许多疤痕。在送件中,有些地方摩托车无法到达,就不得不徒步送件了。有一次她去一个叫水打窝的地方送邮件,没有公路,只能沿着崎岖山路一路步行,走4公里山路才送达。工作虽累,但她总觉得是快乐的,村民经常在山间送邮件路上听见她吹木叶、唱歌。
服务千家万户,深得群众信任。在她的长期坚持、热情服务下,沿途的老百姓对她都非常信任,把她当成家里人。
从2005年开始,村里人都托她从城里帮忙捎带东西,请她带农药、种子饲料等等,她和摩托车成了群众流动的便民百货店。在农忙季节,一些村民没时间进城,委托她帮忙存钱取钱,取钱需要银行密码,他们就把取款密码写好夹在存折里。她开玩笑说:“你们就不怕我多取你们的钱呀”。老乡们说:“你哪会做那样的事?”。看到乡亲们如此信任,她笑得更开心了。
有一天,她送一封信到一农户家去。在一栋破旧的老木屋里,住着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妇,朱正琴把信递到老人手上,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信件,眼里露出难过神情,猜到老人家不识字,需要帮助,于是问老人是否需要给他们念信。老人点了点头,于是他接过信拆开信封为两位老人念了起来:“爸,妈,你们好,6年没看到你们了,女儿想你们……”读这里,两位老人眼泪掉了下来,读完来信,两位老人已是泪流满面,原来这封信是他们唯一的女儿外出打工,远嫁他乡后来的第一封信,六年间,女儿杳无音信,两位老人无时无刻担心女儿。听了信后,两位老人眼里含着幸福的泪花,拉着她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,看着老人幸福的眼泪,她的眼睛也湿润了,那一刻,她深知,她投递的不仅是报纸杂志和信件,还投递了一种温暖的情怀。
不计得失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朱正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一心扑在为山区群众送递路上,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,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,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,在乡邮工作中诚实劳动,扎实工作,直到她退休的当天,她仍然奔走在送递的路上,据邮政公司员工回忆,朱正琴同志到龄退休当天,她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公司,等待取件发送邮件,对自己已经到龄退休全然不知。当办公室告诉她已经到龄退休后,她还一脸愕然,说道:“真想不到现在就退休,还想着继续为乡亲们送邮件呢”。尽管退休,仍然坚持把接替她的员工带熟后才离开公司。
经过她的勤奋努力,通过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和热心服务,她得到了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。2012年,她获得了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奖和贵州省五一劳动奖,被破格转为县邮政公司正式编制员工,成为体制内正式职工。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;2014年荣获全国最美投递员提名奖;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,这是劳动者的最高荣誉。
听党话、感党恩,跟党走。退休的朱正琴,龄退身不退,2023年3月,她受施秉县委宣传部邀请,参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“理论宣传二人讲”宣讲活动,为搞好宣传,她专程从凯里市骑车80多公里,赶到施秉县,深入城关镇南官营社区、县邮政公司等地开展宣讲活动。在宣讲中,朱正琴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,谈了2015年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的感受。她表示:“不管从事什么工作,都要干一行,爱一行,诚实劳动,扎实工作。”
以前获得的奖章都属于过去,每次领奖回来后,她都会重新拾起心情,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。不把困难当负担,而把经历当享受,这就是一个女乡邮员:“进千家万户,想千方百计,吃千辛万苦,做千万好事。只要能给乡亲们带去幸福和快乐,她将笑得更加灿烂。”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