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8年,在非洲的一个小国家,她出生了。新生命的到来,令整个家庭雀跃,然而不久后发现,她和她的哥哥一样,听力和视力受损,虽没有完全丧失,但是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。
(资料图)
2015年,她作为演讲者,出现在白宫的舞台上;在舞台下,她与总统、副总统相谈甚欢。而这仅仅是她人生高光中的一个小片段,她学习舞蹈、使用电锯、十几岁就远赴他国支援建学校、她还曾爬上冰山、并以第一名聋盲学生的身份在哈佛法学院就读,毕业后成为专为残疾人发声的律师。
她就是哈本·吉尔玛。她的回忆录一经出版,即成为全球畅销书,在亚马逊上被评到4.7的高分。由张硕然翻译的版本《我是我的光明》,将哈本的精彩人生带到了我们的眼前。
1 人生力量的源泉-父母
从某一方面来说,哈本是不幸的;但从更多的方面来说,她又是非常幸运的。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她的父母。
哈本因为看不清东西,同时听力也有些费劲,所以是有些内向和自卑的,不是很愿意加入到社交活动中。当父母与朋友在一起高谈阔论时,她更愿意自己一个人在屋里看盲文书。换做一般的家长来说,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,然而哈本的父母不这样认为。
他们会把哈本带进来,当哈本告知父母,她听不清楚时,父母的回应是让她讲出她的问题,让对方提高声音、重复等等。听不清楚是问题,而面对问题,需要的不是逃避,而是该如何解决它。
在我看来,这也成为了哈本一生的行事准则。在后面上学、求职等一系列事情中,她正是通过这个准则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。就像她在书中说的,千万不要从熊的面前跑过去,如果你跑过去了,熊就会追你。而问题和熊是一样的,解决掉它才是正道。
2 人生路上的加油站-朋友
如果说父母是哈本人生力量的源泉,而朋友则是人生途中的加油站。
当父母因为担心,不同意哈本远赴他国援建学校时,是作为朋友的老师出面,才劝服了父母;当她身在异国他乡,是身边的朋友助力哈本完成援建的任务;当哈本面对未知手足无措时,是同样聋盲的朋友为她指引了方向,学跳舞、学习使用电锯等。
当哈本刚刚加入学校时,会有同学认为需要特殊照顾她,不建议她参加集体活动。而朋友戈登的出现,让哈本充分享受到了自由,体会到了尊重和平等。没有什么是哈本不能做的事情,有障碍,协助哈本解决即可,比如学校食堂的盲文菜单,比如一起爬上冰山……
当哈本在哈佛毕业,成为一名专业律师后,每当她工作时,都有朋友在她身边,助力她能够更顺利地进行社交。比如她和总统在白宫畅谈时,她的朋友正在她的后背上为她描述总统的笑容,以及身边能够描述的一切场景。
3 人生路上的亲密伙伴-导盲犬
在哈本的回忆录《我是我的光明》中,除了父母、朋友之外,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,就是陪伴了她9年的导盲犬玛克辛。
初相遇时,玛克辛在培训机构中刚刚出师,哈本来找适合自己的导盲犬。当她们开始磨合训练时,玛克辛接连出现各种状况,把哈本绊倒,随地小便,以至于哈本完全难以想象未来相处的日子。
磨合过后,玛克辛成为哈本的贴身伴随者。在这之前,哈本外出靠一根手杖,遇到障碍物时,需要先用手杖碰到它,才能绕开;而当玛克辛出现后,哈本可以跟随它,轻松地绕过障碍、穿越十字街头,最重要的一点,玛克辛可以陪伴哈本,给她带来温暖!
玛克辛对哈本的爱,在冰山之行中达到了顶峰。看着哈本爬上冰山,玛克辛紧随其后,最后只能由哈本将它先送下来,交给专人看管后才行。它在担心哈本,它不能与哈本分开。
九年的陪伴,玛克辛离开了。哈本又有了新的导盲犬,但玛克辛在她的心里永远有一席之地。
写在最后
《我是我的光明》整本书记录了作者哈本一个又一个人生片段,就像一颗颗珍珠,串起来组成了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,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。
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,发挥出最大的潜能,像哈本一样定义属于自己的人生。相信自己,她是她的光明,我们也是我们的光明!
标签: